Saturday, January 27, 2007

情迷燒金鍋

燒金鍋串燒火鍋專門店
地址:北角渣華道99號渣華道街市3樓
電話:9093-9052

星期六(1 月 27 日)來光顧,中式火鍋加港日式串燒,又便宜又好吃,一級推介。一向去渣華道街市大樓都只曉得去東寶,近來見這火鍋店在 Openrice 大獲好評,兼且食友 George 親口證實可以一試,星期六晚約了師姐齊來。像大邊爐一般可以用蔥花、辣椒粒、沙茶醬和金銀蒜自製混醬。點了蕃茄海鮮湯 $38,有很多蕃茄,一小隻蟹(沒什麼肉),兩只小蝦,兩只蜆,不過老公說湯底味道也蠻不錯。


手切肥牛 $68,肉色鮮紅入口也腍滑。豬肉眼筋(餐單上寫豬眼肉筋,但我覺得有點怪),有點像老坑的豬腳筋,但更滑更煙韌有嚼勁,推介必吃。肥美的鵝腸,小彭一定很愛吃,入口非常爽脆但又油脂豐沛,不會吃的小頭當然把肥膏都去掉才吃。老公至愛美國肥牛 $48咋,脂肪分佈很均勻,一大驚喜。


海鮮拼盤 $168,有活魚一條(親眼見師傅劏了好幾條),魚肉鮮滑;螺幾塊都清甜;帶子兩只,沒有吃;一只小龍蝦都幾有肉,有鮮味;四只生猛小蝦(腳還在郁動)和四只墨魚仔。


切花的白色東西是豬天梯,應該是喉嚨食道那類位置,口感爽脆但沒什麼味道,據說要放湯 10-15 分鐘才吃。


三個牛魔王,再來一客牛肉粒,牛肉粒肉味較濃(但我始終較愛手切肥牛),要放湯一點時間才吃,否則會韌。這店還有串燒和爐端燒,當然是港式化,不過味道不錯。牛舌厚身有嚼勁,有少許牛舌那種獨特的羶但不過份,可是老公嫌調味重了些,搶了牛舌和雞軟骨本身的原味。


燒鰻魚和牛肋骨又再來驚喜,鰻魚很肥美入口甘香嫩滑,配帶甜的燒汁十分好吃,連我這一向不大愛鰻魚的人也會介紹大家點這一味。牛肋骨燒得外面焦脆,內裡多汁,點少許芥末一流,雖然是最後一道,大家已有十成飽(點了好久才上檯,以為漏了單)但也一件不留吃光了。好飽足的一頓!


師姐帶來的匈牙利酒,白的有荔枝芬芳餘韻又有點檸檬的清酸,紅的有很複雜的果香和蜜味,很易入口。大家有沒有奇怪為何小頭近來可以喝酒呢?因為十二月覆診時,醫生說已用藥一段日子,可試暫停藥觀察皮膚情況,酒也可嚐試少量(真的是很少量,每種只拿老公的杯子喝兩三小口試味),秋冬季天氣乾燥和清涼對 rosacea 的情況會有幫助,希望我會漸漸好轉,下次去日本可浸溫泉。


近來愛偷拍餐單。三個人吃得肚皮脹脹的才一百多一位,除老坑外又一吃火鍋的好去處,只望它不會很快結業 — 這位置前身是一間日式料理,做的串燒很正宗也很好吃,開業時經報章雜誌介紹也真客似雲來應接不暇,但後來門可羅雀終於關門大吉!



Friday, January 26, 2007

愛筵@Cicely's

米芝蓮星級水準的美女廚房私房菜,全部愛心加誠意製作,感動
師姐在家設下愛心筵席款待,美酒佳餚友情相聚,醉人的一夜。


海鮮拼盤,新鮮甜美。翡翠螺和車厘蜆味道濃郁,就是不蘸任何醬汁已經鮮的不得了,為這晚的精彩晚宴掀起序幕。

三款海鮮醬汁:cocktail sauce,garlic vinegar,lemon juice

肥美肉厚的蜆


George 兩年前買的一箱紅酒中的最後一枝,在這晚為他的珍藏劃上一個完滿的句號。


老公新買的新世界酒,這酒香較強烈帶胡椒味,George 的較重果香和溫柔。


和風胡麻沙拉油拌鮮蝦帶子蟹腳蔬菜沙拉,天啊,蟹腳有我的兩隻手指那麼粗。每一種材料都那麼的新鮮,味蕾繼續被激動起舞。


愛心薯批,是師姐參考 Jamie Oliver 某一輯節目自製,中層有炒香了的洋蔥絲,外層的薯片烤的焦香脆口。


脂肪分佈均勻的澳洲和牛肉眼和西冷把這晚宴推上高潮。

George 把牛排煎的外層焦脆

中心粉嫩多汁,看哪脂肪的分佈如何均衡,就是用一把普通餐刀切下去也覺毫無難度,肉質十分之腍滑。入口肉汁豐沛,西冷的肉味較濃,肉眼味道較淡但肉質更嫩,每一口都把味覺感受推向更高層次。


完美的一頓晚飯以巧克力慕絲作結,巧克力用 61% 的 valrhona製作,巧克力味香濃,入口如絲幼滑,慢慢在舌尖融化的美妙令人感動。食物的美味令人感動,但更動人的是背後花的心思和時間。師姐,再次多謝妳。

Monday, January 22, 2007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位於置地廣場四樓的入口,旁邊兩個啡色木箱面貼了餐單。


套餐內容,另有一八道菜的 tasting menu 約 $1450。

也有份量較少的 small tasting portion menu

扶手電梯一上來到餐廳入口可見收藏豐富的儲酒櫃。


以黑、紅色為主調的開放廚房,各員工的動作一覽無遺。空調很好,煮食時不會有油煙味。




先送來一籃麵包,本對麵包興趣不大,但小臣和小卡一見到這籃子的內容便推介那兩端尖尖的包,餡兒是鹹香的煙肉碎,果然是好介紹。


第一道菜 L'amuse-bouche,查字典這好像解 Mouth amuses 。服務生介紹是蘑菇湯,沒錯的話好像隱約聽到 truffle 這個字,該是那些灑在湯面的黑色碎鑽罷!湯面有一層白色泡沫,有點像 cappuccino 的做法,泡沫幼滑,湯入口有香濃的菌味。


沙拉有沙甸魚,杏仁、比利時苦白菜、火箭菜等等,我對鹹魚沒什麼好感(不管是中式,西式或日式的都一樣,這方面我是絕對沒有種族歧視的)。蔬菜新鮮,那些綠色的汁是檸檬橄油喎但我又嚐不出很特別。


用馬天尼杯奉上的溫泉蛋。蛋要在剛好沸騰點之下的熱水中煮才有這效果,而且時間也要掌握的準。半熟的蛋黃伴少許酸的蕃茄正好。




煎得皮脆肉嫩的鴨胸,鴨皮好香脆,但小頭的配額有限只吃了一丁點皮(早上試穿兩條舊褲覺得好緊哪,大打擊)。鴨肉配微酸的提子醬汁可提昇肉味又減低肥膩的口感,那配菜薯塊也極香,和上次在雪村吃的北海道薯仔各有千秋。


小臣的吞拿魚也煮的剛好,肉很滑,但不及鴨肉那樣精彩,多謝小臣犧牲小我的口腹之慾,令大家有機會兩個主菜也嚐到。對小頭來說,魚還是中式或日式的做法好吃!


甜品是咖啡 jelly 和咖啡雪糕,中間灑的是巧克力餅碎,咖啡味很香,雪糕也軟滑,一客甜點三重質感,當然我覺得好味的甜點一定是不太甜囉。


巧克力咖啡,因為小頭喝太濃的咖啡和茶會心跳手震,所以點了這有巧克力的飲品,而且我也很愛巧克力的呢。


甜的要命的小圓餅和水果糖,不能浪費配額,所以只每樣吃了一小口。


食物好吃嗎?好啊,可是是真的貴,不過看這兩個  餐單,和紐約的定價差不多,澳門店是超值。和小臣小卡吃喝笑談,渡過一個很愉快的午餐,食物環境服務和同伴令這天不枉此行。

話說剛坐下舉起相機拍開放式廚房便有一外籍員工走近 ,難道不許拍照嗎?喔,原來是問我們要不要點酒,不用了,謝謝!

我們三人點了暖水喝,而店方也沒有另奉上礦泉水。記起看明報訪問 Robuchon 先生,他說對港人愛喝熱清水感到很奇怪,他本人 61 歲才在記者面前喝第一口熱清水。噢,Robuchon 老先生,中外文化大不同啊,多多包涵!

坐開放廚房有點像坐壽司吧檯,上菜是由員工在 counter 另一邊送過來,吃完的碟子又由 counter 這邊拿回去,沒有員工在身旁走來走去。可能是環境食物不配合家庭日一家大細聚會,很清靜很少人,一時前好像我們包了整個場似的。

Sunday, January 21, 2007

蘇浙同鄉會

地址: 中環皇后大道中38-48號萬年大廈3樓及4樓
電話: 2526-3251

這館子只招待會員,我倆當然不是會員,而是有人請食晚飯,小頭有幸掹老公衫尾也佔一席位。

燻蛋。看報章雜誌介紹,煙燻菜式大部份是先略煮再用滷水醃浸,然後用茶葉(龍井和普洱居多)、糖、麵粉等燻至所需的生熟程度。

據說正宗的燻蛋會用鴨蛋,而東來順的就相當有名。這個嘛,我看是雞蛋,有淡淡的茶燻香,但略嫌蛋黃不夠溏心,如果再流質一點便完美。


另一道涼菜,這個好像是雪裡紅拌筍罷,因為過了一個多月印象有點模糊,隱約記得麻油拌的很香。


涼拌海 蜇頭,很爽脆,我很愛吃。自己做這菜很煩,海蜇不能出水太久,否則變橡皮筋,之後要浸泡冷水並要經常換水,我當然是理論多於實踐的人。


清炒河蝦仁,淡水河蝦肉質清爽,吃來不油膩,那麼小小的一只蝦,去殼真花功夫。


香菇毛豆豆腐煲,豆腐極之滑溜。


蒸鰣魚,蒸時不去鱗以保肉質的肥美。魚汁還下了點薑末和醋,薑醋帶出魚的鮮味,這汁最宜淘飯。不過鰣魚很多骨,吃時要很小心,最好專注吃不作聲。


燒雞一只,雞先炸後把薑蔥醬油淋上,皮不脆但肉質嫩,老公這愛吃雞的人當然頻頻起筷。


砂鍋魚頭一般,可能我不愛這種濃味的做法。


火腿津白,我也不大愛金華火腿,嫌鹹,我只愛金華火腿煮的湯和蜜汁火方。


菜肉包好吃,包皮好鬆軟,麵粉很香。

餡兒是清新的菜絲和香菇粒。


小籠包,雖不是爆汁那種,但也皮薄有豐富肉汁。小籠包是很受歡迎的一道點心,話說大部分店子都力求包皮超薄,但不少不夠功夫,皮在籠中已經破了,又或者在人客夾的時候破掉,弄得大家夾包的時候戰戰兢兢。另一些店的所謂肉汁是一泡肥油,吃罷滯的不得了。這兒不算數一數二,但做的中規中矩,沒有以上兩大毛病。


生煎包,包皮也是鬆軟香甜,包底脆而不肥。




高力雪糕,平常吃的多是高力香蕉或豆沙,這個餡兒是雪糕,有點像外國餐館的炸雪糕。

以前的餡兒真是一球雪糕,現在出貓用雪米糍!


人家請客本來不好意思拍照,但慢慢親朋好友知道我倆有為食物拍照留念的習慣後,不單不介意,反而會主動把食物轉到我們面前讓我們先拍。謝謝大家的包容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