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4, 2008

Let's Take the Ride

小妹發起的港鐵大埔、大圍、沙田美食遊。原訂 11:00am 在大埔集合吃早餐,後往大埔火車博物館獵影,我倆想多睡一點,而且去年已經參觀過火車博物館,於是算準時間下午一時抵達大埔去吃「群記清湯腩」,只是想不到原本休星期一的「群記」改了休星期天,白行一趟!

唯有往附近的「陳漢記」吃個腸粉,即點即製的布拉腸粉,誠意之作。

腸粉皮晶瑩剔透,只是個人口味嫌粉皮太黏不夠滑。

會合各小友後轉戰大圍「漢年茶餐廳」吃金牌鹽焗雞,先來一隻;有雞味肉質仍有彈性的鹽水浸雞瞬間已被吃清光。見雞頭偏向一邊,咀角微向上,好像有點不甘心;只不過換來大家的稱許,滿足了大家的口腹之慾,這雞也該瞑目。

意猶未盡的大家又再點了半隻,也是一件不留。


為了消磨時間,也讓胃納有時間消化騰出空位,中場時間去了沙田新城市廣場閒逛。

逛累了在「滿記」坐下吃一碗楊枝甘露。

這是給貓小姐看的相,原畫名為〈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是荷蘭畫家 Johannes Vermeer 的名作之一,作家 Tracy Chevalier 以這畫為骨幹創作了一個有關 Johannes Vermeer 的虛構小說,也是名為〈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此小說後來也被拍成電影。貓小姐之前借了這本小說給我看,見有把原畫開個玩笑的搞鬼作品,特別拍下和她分享。


晚餐的目的地是「龍華酒店」。今年正是店子創業 70 週年,並有一書《黃花紅酒醉龍華》出版以作紀念。據經濟日報的麥華章先生說,「龍華」有三寶 — 乳鴒、石磨豆腐花和滑雞粥。

酒店還養有一只孔雀,就在這大紅燈籠高高掛的通道旁,不過忘了拍照。

本來被安排坐在舊翼,舊翼雖然有懷舊格局氣氛,但很多蚊子,所有客人(包括我們)都受不了被蚊叮而轉去新翼。小妹想吃水晶鴿蛋,但是晚沒有供應。先來乳鴿,有滷水鹽焗也有紅燒。鴿子塊頭大肉嫩多汁,滷水味甘香沉厚,滲透了每一口鴒肉,吃完還是齒頰留香餘味悠長。美味的秘訣據麥先生說,鴿子只選 25 天大的嫩鴒,而浸鴿的滷水有半個世紀的歷史,材料有花椒、八角,桂皮、草果、丁香、香葉、沙薑、生黃薑、冰糖等等。


紅燒的沒吃,據小友說不錯但略鹹。乳鴿每只 $68。 餐單上還寫有咖哩、沙爹和西檸等味,我們很認真的想見識咖哩乳鴿,向阿姐落柯打,阿姐:「吓?」不知是聽不清,還是不能相信真有一班茂李會點咖哩乳鴿。重複一次,阿姐答:「只有滷水、脆皮燒和豉油皇,其他味道以前有,而家無做啦。」哦!為何不改餐單?!

龍華煎釀豆腐 $78 不過不失,豆腐沒預期中香滑。

炒鴿鬆生菜包,鴿鬆材料有鴿肉、西芹粒、松子等。生菜的處理較粗枝大葉,有些葉子帶黃,各塊大小不一,也沒修剪成圓形。

雞粥 $88 也有點令我失望,粥是糊狀像是粉加水煮開而成似的,沒有什麼米花也不夠綿滑,而雞肉太爽脆沒有肉的質感,真懷疑又是被梳打化!
這翡翠鮮蝦豆腐是新設計的菜式,豆腐和蝦肉搗毀拌勻放入碗清蒸,蒸好後倒扣在碟上,淋上用毛豆茸煮成的芡汁。此新菜式賣相不俗,味道也清新輕怡,夏天吃也不錯。

甜點是木桶豆腐花,本來豆腐花分小和大兩個分量,小的約可供三、四人享用,經理見我們有七人,建議我們點大的份量,只是...小的是用木桶奉上,而大的是用大湯碗奉上。為了那點點的風味和美觀,我們要求點兩個小的木桶裝豆花,經理知悉我們這可笑又膚淺的理由後,好心的同意點大份量的豆花,隨豆花另附一個木桶讓我們把豆花搯入拍照....我們也真夠混吉麻煩!^^  味道嘛,有豆香但不夠滑,可能是小彭的雞味和雞肉嫩滑不能共存的定理外,有豆味和質感滑溜也不能共存也!

溏心博多卵

屢敗屢煮,這次相當滿意!小題大做?請多多包涵,小頭的廚藝是有限公司,煮一隻自己滿意的溏心蛋已經很開心。


唔好影.嚇得我

在藍屋附近的小店「嘉鳳」,當店名物為車仔麵和豬扒飯。據雜誌說超過 30 年歷史,主理人是年過 70 的盧先生。雜誌介紹說:小店堅持材料新鮮,不用雪藏貨,味道有保證。配料中以大腸和魷魚最受歡迎,很多時 2:30 已售罄。另外辣汁每天早上 5:00 開始炮製,辣中有咖哩香,嗜辣者必試。


點了麵,坐下拍照,拍自己碗麵無人理我。拍了兩張煮麵的阿伯,都無人干涉。
吃完麵站起來想再拍兩張環境照,突然聽到有人大聲喝:唔好影!
嚇得我!換了另一位男士煮麵,在店門口打理其他事務的阿伯喝完,對我怒目相向,心慌慌的我低頭小聲說了句「不好意思」後快快逃跑。

我是否做錯了?

不是因為被人喝完不甘心,個人口味來說這車仔麵質素普通而已。
油麵不夠筋道嚼勁,很易碎很散。紅腸質感有點粉,炸魚腐角有點像片頭也不錯。魚蛋不夠彈牙,不過頗有魚味也可以。點了小辣,辣汁不夠香味道只有辣欠缺層次。車仔麵嘛,我還是覺得晏頓街的立食「車仔麵之家」最好。


還很有火的老伯。


地址:灣仔石水渠街66-68號地下
電話: 2574 8335
7:30am - 4:30pm

Friday, June 13, 2008

福炉端燒と牡蠣

這店是求婚飯團食友的另一新寵,她特別推介牛舌、雞皮和和牛膏。年紀大,對皮和膏這些高膽固醇的食材還是可免則免了,年紀較輕尚有很多放縱本錢的朋友不妨一試。

這碟前菜收費 $20,不過餐單上寫明客人可 decline,孤寒的小頭也厚顏的拒絕了一碟,不過青瓜煮的腍身味道也不俗。檸檬、麵醬和鹽據食友說之前都沒有奉上,不知為何對我倆特別關照。只是我倆較愛吃原味,這碟東西始終沒碰。

芝士雞翅膀皮很脆,餡兒雖不大有芝士味但肉汁豐富。白鱔超讚,鱔皮滑帶嚼勁,肉質肥美結實彈牙,燒的剛好保留肉汁,老公說比我們和小友到石澳自己燒的水準更高更美味。

牛舌厚切,入口爽嫩甘香,濃郁的牛舌羶味,真不錯吃。

老公說上次往東京,串燒店只供應雞胸軟骨,在香港反而很少有雞胸軟骨。雞胸軟骨還帶有些少雞胸肉,入口也很脆,不過可能先入為主,我反而較愛平常那種軟骨。

小店用電爐燒,少了「純燒鳥」那紅紅火光的氣勢。

燒飯團有梅味和木魚味可選,這是木魚味。外皮不夠脆,用筷子一夾便散開,感覺變成了吃醬油拌飯,醬油也不夠香甜。如果「純燒鳥」那個燒飯團是求婚質素,這個是和普通初相識朋友吃飯的階段!

因為中午在「群記」吃了爽腩、牛面頰肉和牛舌後回家小睡了片刻,晚上仍不餓,所以吃的不多。

這晚沒有見到食友形容為燶口燶面不可一世一臉看不起人的女主理人,時運高也!其他服務生和掌廚的小伙子都十分有禮和友善,我倆退回一碟前菜也沒被歧視。小店不供應免費茶水。

掌廚的小哥。西環的街景。

回程走路至上環「滿記」吃一碗芒果西米露,結束一天的食程。

地址:西環西營盤高街69號
電話: 2540 9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