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19, 2007

味覺大滿足@見城

都說吃完要立即分享,不是大不滿就是大滿足,而這店當然是....好幸福好感動!

一直有興趣在晚市光顧見城,可是年前在 openrice 看到一篇評語說兩位在晚市要消費起碼三千元才吃得像樣,不免令我卻步,不過寫的人在 openrice 就只有這一篇評語,也未必可信。由於小臣小卡是見城熟客,問了他們大概消費預算,覺得合理,就建議如果有機會跟他們來見識見識。極之期待的這一餐前兩天,腸胃居然出了點小問題,幸而並不嚴重,不致影響計劃。

小臣小卡一早來到打點,我和老公安心等阿立師傅大展身手。聽說吃刺身料理味道應由淡至濃,一般以較清淡白身魚作始,再來貝類,最後以濃味的赤身魚或油脂成份重的魚類作結。第一道深海池魚,以厚切處理,魚油甘香。


左口魚薄造,切得極薄呈半透明,刀功細緻。左口配酸汁,我和老公都愛那兩小塊脊位邊的肉,十分有嚼勁。


Baby tuna 配薑蔥醬油,看這兩塊刺身嫩紅有光澤,鮮味可從照片中滲出來。


青森來的海膽,好鮮甜喲,第一份感動!雖然是二人分享一個,但半個海膽已經份量十足絕不欺場。


巨型燒帶子,烤的外帶焦香內裡僅熟,帶子很鮮美,第二份感動!


之後是壽司上場,先來平政,唔印象有點模糊...


池魚,如小臣所說一口也吃不完。因為怕肚子仍未完全康復會反抗,所以把一些刺身,半份帶子和半份池魚壽司分了給老公。


阿立師傅之前已提及這晚有秋刀魚(盛夏已經有秋刀,二月時吃過冬瓜,地球真的變得有點怪!),不過說供應不多,已留給其他客人,想不到原來給我們一個驚喜 — 秋刀魚壽司。只是夏天的秋刀略嫌不夠肥美,萬物皆有其時,吃東西還是按時節最好。


鳥貝壽司,阿立師傅把鳥貝弄得放在碟上時會慢慢的捲上來,好像活的一樣,十分有趣。


常聽小臣說他最愛在見城吃燒魚骹壽司,這魚骹油脂豐富入口即溶,炙一炙可減膩滯感覺也更香口冶味,難怪深得小臣歡心。


肥美的拖羅壽司,老公這塊挺厚的呢!


本來已經很滿足,但老公看鄰座吃烏冬吃得十分滋味,建議也來一客。見識淺薄的小頭一向以為烏冬是圓身,在「雪村」和小友們第一次見面時吃了一碗稻庭烏冬,發現原來烏冬不只一種,也不一定是圓的。不過「雪村」那碗是 A 貨,像壽桃牌即食麵!原來日本有三大烏冬:
四國香川縣的讚歧烏冬 — 粗壯圓形,質感厚重
東北秋田縣的稻庭烏冬 —  扁身幼細,較滑溜
能登半島水見的水見烏冬 — 據說最幼、最扁、最薄、最窄,不過我沒見過真身
這晚吃的是牛肉稻庭烏冬,是美國肉眼片,肉味濃而不羶肉質嫩滑,烏冬煙韌滑溜。湯鮮味十足,雜誌文章說湯底一般以上好木魚來熬,老公不只把烏冬吃光連湯也喝得一滴不留!


好酒貪杯的老公見有佳餚豈能無美酒相伴,點了一壺冷清酒,壺的設計極有心思,保冷之餘不會讓冰塊溶了的水沖淡美酒。這酒雖入口甘甜清涼,適合夏天喝,可是酒精度不低,恐怕一個不小心喝多了很易醉啊!


這晚可是感動、感動、感動,以希伯來文重複三次來表達「最、極之」的文法規例,這一餐是十分美味極為感動物有所值。再次多謝小臣和小卡的安排!因為點了酒和烏冬,略超出最初預算,令一向計劃週長的小臣擔心我們會失望 — 絕對沒有介意,很滿意,吃的很開懷!

拆菲林 @ 吉田舍料理

星期二休下午,本想到藝術館看清明上河圖,但一時多到達只見館外貼出告示,當日門票已全售罄(當連毫無文化藝術修養的小頭也來湊熱鬧看國之重寶,這是一個預計得到的結果!),唯有專心找地方吃飯。

吉田舍料理位於金馬倫道太興廣場 6 樓。

雖聽小彭提及此店的魚生飯水準不俗,只是星期三晚有好東西吃,所以預留配額,只點了炸黑豚豬排定食。有味噌湯,兩前菜(雞肉煮的雞肉又韌又沒什麼味道,青瓜拌火腿絲一般),炸豬排和冰淇淋(或飲品)。


這豬排偏瘦沒什麼脂肪,炸粉也不夠鬆脆,不過也不算韌,蘸點麻醬和芥末吃也不難清掉。


柚子味冰淇淋,有些柚皮粒,有點酸有點苦澀,不是我愛吃的口味。定食 $65,不難吃也不算好吃,以個人口味而言普普通通啦。對著食物拍了照,也拍了兩張餐廳的環境照。差不多吃完冰淇淋時,有服務生走過來問我剛才是否有拍照,做得出當然不怕承認。

小哥: 這店內是不准拍照的,請把菲林拿出 。
小頭: (吓? 唔係啩!)我是用手機拍的,沒有菲林的啊...
小哥: 那請把照片刪除。
小頭: 噢,知道....
不過小哥沒有監視我確認我有真的刪除所有照片才走開,所以....





店內可沒有貼出告示說不准拍照,舉起手機時也沒有人即時制止,反而是差不多吃完預備結帳才來勸告,真奇怪。事實上,我確曾有一次被人拆菲林的經歷。多年前到印度遊學,從 Hyderabad 乘內陸機去新德里,要在停機坪走一小段路才去登機;離遠看覺得把這機拍下來會不錯,誰知拍完照即有兩位持步槍的軍人衝過來,原來此乃禁區不准拍照,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的菲林就給充公了 — 當中有不少是穿 sari 拍的照片呢!

Tuesday, July 17, 2007

悅壽司

天后開業不足半年的小店,據飲食雜誌說主理人盧悅基師傅入行 20 年,擅長搓空心飯塊司 —  壽司飯兩邊對摺,飯裏留有空心小坑,令飯內存有適量空氣,入口特別鬆軟喎。不過呢,盧師傅只在晚市才親自出手。


當日中午十二時多來到,坐在壽司吧檯,看雪櫃內的魚類選擇不多,只有三位年青小伙子坐鎮,又不見其他客人吃壽司,所以點了穩穩陣陣的日替定食。定食內容豐富,有味噌湯、冷蕎麥麵、炸雞、金菇牛肉卷和碎蔥鮪腩飯,$85。

味噌湯內還有魚一小塊


蕎麥麵嫌腍了少許,我愛硬身一點有嚼勁的口感。


很多蔥的鮪腩蓉飯,這鮪腩蓉入口很削很鬆散。和小臣提起,他指出是因為是預先刴好備用所以失去質感,新鮮即刴的鮪腩蓉不會如此,原來如此!比較之下,那次在千里之月吃的就很新鮮有彈性,好吃得多。飯是壽司飯,煙韌晶瑩有嚼勁,挽回一點分數。


炸雞塊反而有驚喜,內裡保持嫩滑,沒有炸的過火,也沒有雪雞的那股腥味。


金菇下的很慷慨,牛肉不算韌,但不很熱,也可能是預先煮好的。


其中一位年輕的壽司小將,可見魚貝類的選擇不多。


話說點了日替後便開始見到小師傅們搓壽司(我也花了不少時間研究餐單,可就是點了食物在等著的時候才有人柯打壽司!),午市的壽司定食有 10 件,不能自選,種類有: 赤身、三文魚(還要是兩件)、蔥碎鮪腩軍艦、 三文魚子軍艦、海膽軍艦、 甜蝦和其他白身魚。魚肉的顏色清有光澤,看來也很新鮮; 海膽、三文魚子和碎蔥鮪腩的份量也很慷慨,魚類切的也不算薄。只是種類略少又不能自選,以這價位來比較,似乎「壽司德」和「天勺」或者「翔太」較為吸引,更遑論是水準未下降之前的「今村」那無敵自選 10 件 $138。只是沒吃過又不能在質素方面下定論。

不知是否雜誌效應,當天中午也是座無虛席。

餐單都貼在門外,不用在店內偷拍/明拍。晚市有 $300 任選 5 款食物的 tasting menu:






午餐定食由 $55 起,可能因為盧師傅曾在天后的順壽司工作多年,兩店的午市選擇非常相似呢:



地址: 天后清風街23號新風大廈地下
電話: 3580 8851
注意: 此店逢星期一休息

花柳 @ 樂意扒房

樂意扒房自 1975 年開業,是老式扒房,這店雖主打西式牛排,可是炆花膠也是馳名菜式。花柳嘛,就是花膠拼牛柳囉,小頭的網誌可是老少皆宜,不要把我評為二級不雅喲!


樂意扒房由四兄弟經營,大哥 David ,二哥 Alexander ,三哥 William 和四弟 Michael 。那 Louis 是誰呢?其實誰也不是,乃取名自大哥曾就讀的學校 St. Louis 。餐廳用的是紐西蘭花膠,高質素絕無有害物質。


熱辣香脆的麵包,但多士嫌太乾。


小頭想吃花膠,所以點了花膠拼牛柳 ~$450。


花膠炆的很腍很夠味,雖不算厚身,但入口黏黏的,進補了不少骨膠原,口腹滿足之餘心理也十分受用,覺得有助皮膚保持彈性!那法包正好用來蘸花膠汁,為了包盡其汁我們還柯打多一籃麵包。


牛柳嫩滑,不過我柯打 medium rare ,這似乎是生了一點點。


老公的肉眼排 ~$250,肉質不韌肉味濃郁,火候也控制得剛好,十二分滿意。




本來已很飽足,但很享受餐廳的懷舊氣氛,也來一客甜點作完美的結束。薑汁梳芙里(二人份 $80,即製需等 ~15分鐘),外皮脆內鬆軟,入口便溶化,微辛的薑汁減低了膩滯的感覺,甜度適中,什有水準。




入口處貼了不少報章雜誌的有關介紹。主管樓面服務的楊大華 (Alexander) 先生十分健談友善,言談中很感受到他對餐廳的感情和熱誠,楊先生很婉惜現在不能入口美國帶骨的牛排,他說那些肉眼才最好吃,若然現在的肉眼有 75 分,從前帶骨的可是 95 分的美味!




餐廳佈置懷舊,週末晚上有駐場歌手彈結他唱英文老歌,坐在卡位感覺是走進了時光隧道,彷彿見到賓客盈門的黃金年代,高大的 Alexander 穿插在各檯招呼各位貴賓...在那年代沒有米芝蓮星級,沒有 Steak House、Ruth's Chris、 Morton's 、Lawry's ...樂意是四兄弟 30 多年的心血,離開時有一種無名的感動。對港燦小頭而言,這一頓比在 Ruth's Chris 吃的更滿足更享受。





在餐廳的網頁可下載晚市優惠卷,憑卷惠顧食物可享八折。餐網頁的餐單價格好像沒有更新,但優惠卷仍然有效。

地址 : 香港灣仔告士打道 50 號馬來西亞大廈一樓
電話 : 2529 8933

粉雷雷的大阪"叮"餅



Sogo 最近在舉行大阪美食節,邀請了數間大阪的食店在超市內擺設小攤子。星期一晚游了 4 個標準池來回,不想吃太豐盛,想起這個活動,不如來吃點大阪名物好了。五個小攤子有串炸、章魚燒、王將餃子、池田屋炸牛肉薯餅和 Yukari 日式燒餅。串炸、牛肉薯餅和餃子有試吃(王將餃子好慷慨,試吃是一整只餃子呢),章魚燒以前曾吃過,不如嚐新點一個燒餅罷。要令懶惰小頭吃完即寫分享,不是好吃得很就是十分難吃,而這餅不幸地是後者!

這燒餅其實全都是預先弄好的冷藏貨,客人買了票後師傅即把餅放入微波爐翻"叮",叮熱後師傅把餅放在一塊看來不很熱的電鐵板上數秒 — 把醬油塗在餅面,然後把餅放入膠盒給客人帶走。服務生叮囑我小心餅燙熱,可是拍了照吃,餅不算很熱,一般用微波爐翻叮食物的弊病是表面熱內裡只是溫暖。

撇開溫度問題,味道也不怎樣,口感粉雷雷 — 港式形容詞,一團粉帶點糊口沒有嚼勁。除了粉團外,有幾絲菜絲,蝦仁好像失了影踪(燒餅有三種口味: 豬肉,炒麵和蝦仁)。混了醬油、沙拉油味道尚可,但這燒餅除了醬油外沒什麼可取。真正的大阪燒餅,該不會是這麼乏善可陳罷?!